毛主席在成都用四川话和老百姓拉家常
四川说的普通话叫“椒盐普通话”。
1958年毛主席来成都视察工作,用起了带湖南口音的四川话与老百姓拉家常,给当时的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
1958年3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惟一的一次成都之行。从3月4日至3月26日的23天里,毛泽东在紧张的会议中,抽出时间来到了农村、工厂和普通人家里,他的简朴、平易、亲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光社:主席和社员拉家常
1958年3月16日下午6时,一辆小汽车从成都沿成灌公路向郫县(微博)合兴乡(今红光镇)开来,汽车左转后驶向了乡村马路,并在路边停了下来。毛泽东从车上下来,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沿机耕道缓步前行。
毛泽东一行来到一农户家里,和家里的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娘拉起了家常。毛主席用带有浓厚湖南口音的四川话对大娘说:“我们摆一摆龙门阵好不好?”主席问了社员的收成、粮食够不够吃、除“四害”的情况等,直到毛主席出门,患了眼疾的大娘才知道这位和自己摆谈了很久的人原来是毛主席!
毛泽东来到麦田边,询问了小麦的长势、产量;来到孩子们中间,询问他们上学没有;看到一个女孩手受了伤,就让随行医生给她医治;看到妇女社长,询问三八节开会了没有。一个多小时,毛主席对农民嘘寒问暖,对他们的生活关怀备至,让在场的群众无不为之感动!
见了毛主席,不知说啥是好
讲述人:刘贤松,73岁,当年红光社副社长。1958年我27岁,当时是红光社的副社长。2月份就接到了通知,说有中央领导要来,但不知道是谁。直到那年3月16日小车来了,我才惊奇地发现是毛主席来到了红光,当时激动得不知道说啥好。毛主席没有到事前准备好的社办公点去,而是直接去了农民家里。
毛主席看了菜园、看了社员养的猪,我还给他看了偷油婆和能杀虫的“打破碗花花”。主席非常关心农民的生活情况。后来,毛主席下车的地方修建了一个亭子,叫“幸福亭”;走过的一座桥,也命名为“幸福桥”。
45年过去,毛主席视察过的红光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主席当年步行的机耕道,如今已成为了宽敞的大道;看过的麦田,现在已成为了国家软件基地—西部软件园;当年破旧的农舍也变成了一幢幢楼房,当年的红光社已变成了繁荣热闹的新型小城镇。
金牛宾馆:主席的生活很简朴
1958年3月4日下午,两辆黑色小汽车驶进金牛宾馆,在一幢平房前停了下来。毛泽东在成都开会期间,在这里共住了23天。负责照顾主席生活起居的是金牛宾馆的蒋富全、杜永昭两位服务员。
在工作人员的记忆中,主席的生活非常简朴,只睡硬板床。服务员为他准备了新被子、新床单、新枕头等,他只留下一床垫絮,其余都让拿走,自己从带来的粗布马褡子里取出旧床单、毛巾被、枕头、枕巾等,以及用旧了的洗脸巾、断了几齿的梳子。主席穿的3件白布衬衣,有两件肘部都补了个大疤。
主席住的地方有餐厅,但他从不去餐厅吃饭,总是在工作的间隙让服务员把饭端到书桌上,简单地吃完饭后,又马上看文件。毛主席的三餐都非常简单,还叫服务员往米饭中掺上杂粮。
在服务员的记忆中,毛主席每天都睡得很晚,有时一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在主席身边工作是一种满足
讲述人:张素英,68岁,蒋富全的妻子,金牛宾馆退休职工。老蒋(蒋富全)是在1999年因病去世的,他活着时,总爱给我和孩子们讲他见到毛主席的故事。在得知主席要来平房的消息后,老蒋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主席一下车就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你们辛苦了。
当时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能见到毛主席,大家都感到非常光荣和满足。换班时,大家谁也舍不得离开,老蒋出身很苦,是毛主席把他解放出来的,他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一种巨大的幸福。
2003年12月26日,成都晚报 报道
李清 胡健 孙立新
(时代红旗注:如需转载,请养成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好习惯,请勿遮挡和裁剪图片水印,保持原图文完整。)
微信扫一扫
关注时代红旗
时代红旗欢迎原创作者直接联系投稿:邮箱438726462@qq.com
点击阅读今日《北门翠竹》推送文章